基于MaxEnt模型的高速公路路域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B2600104);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A000500);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2-ZD-02)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交通建设严重影响了路域亚洲象活动及栖息地的完整性,路域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既是协调交通建设与亚洲象保护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研究的热点难点之一.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和思茅—澜沧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为典型区,考虑交通建设和人类活动对亚洲象的影响作用,提出了道路干扰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从活动场所、食物水源、景观格局和人类干扰4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因子,建立路域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路域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亚洲象最适栖息地面积为611.9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54%,主要分布在南邦河流域、西双版纳保护区和普文镇附近;植被以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为主,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河流两边的沟谷、平地有利于亚洲象迁移;在影响亚洲象栖息地分布的10个因子中,坡度、海拔是主控因子,其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29.3%,24.6%,亚洲象栖息地多位于海拔800~1 100 m且坡度小于15°的低山缓坡地带;道路干扰和人类活动与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呈现负相关性关系,其影响程度随着距道路和人类活动区域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路域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云南热带雨林区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亚洲象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韩用顺,李岳烽,王云*,杨志全,杨鑫,杨艳刚,马开森,孙湘艳,陈勇国.基于MaxEnt模型的高速公路路域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0(3):29-3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