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粉尘是困扰着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对于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工作,重点是针对截割产尘源.为了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通过分析综掘工作面粉尘的主要来源和现场测试综掘巷道粉尘浓度的分布规律,在传统综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改进的综掘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方案.方案1使用增压水泵,设计一台体积小、重量轻的水泵泵组,安装在掘进机机身上,通过增压水泵的特定转换,获得高压水;方案2使用掘进机上的液压油,驱动一台以液压水泵为核心的增压泵,获得高压水.2种方案均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和不足,结合抑尘剂配比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降尘效果,降尘率最高达到了84%.
摘要:锚杆破断失效是深埋巷道支护面临的工程问题之一.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深埋巷道锚杆破断失效形式、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1)深埋巷道锚杆破断失效形式主要有剪断失效、脆断失效、折断失效、拉断失效、崩盘失效和松脱失效;2)材料缺陷和受载性能是深埋巷道锚杆破断失效的内因,荷载超过极限荷载是深埋巷道锚杆破断失效的外因;3)拉伸、剪切、扭转等载荷复合作用下,锚杆有效直径减小,拉应力增大,导致破断失效;4)采用恒阻大变形锚杆或二次支护工艺,能够实现深埋巷道锚杆破断失效和围岩变形的协调控制.研究结果对深埋巷道围岩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摘要:本文结合沿空掘巷支护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山脚树矿21128回风巷合理煤柱的留设宽度为7 m.采用钻孔岩层结构探测技术手段对巷道围岩松动情况进行探测,确定了巷道松动圈影响范围一般在2.2 m左右,为支护方式的确定和支护参数优化提供了实际依据,提出了锚网梁索支护方案.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和工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在安全生产允许范围内,顶板离层较小,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
摘要:近几年,离层积水引发的突水事故较多,离层水害的发生往往难以预判,因此需要针对离层突水开展深入的研究,提出离层突水主要有3种模式,离层动水压突水、静水压突水以及重复扰动突水,并针对离层动水压突水,研究了离层的破断距,得出了其计算公式.利用模拟实验研究和实测资料,对离层发育规律和离层破断距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离层水害防治,重点在于预计离层发育位置,在正确预计离层发育位置基础上,可超前施工疏导钻孔,防止离层水害.
摘要:在风电场通过现场测试分析研究风力机性能由于受到现场环境的限制,能够获得的研究数据有限,室内模拟实验平台能够有效弥补研究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实验平台方案.该实验平台由来风装置、风轮、发电机、两段式塔架、漂浮台、波浪产生装置、传感检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等构成.在实验平台整体方案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参数设计,建立了漂浮台受力分析模型并获得了合理的结构参数,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设计了上位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最后,基于构建的实验平台,开展了部分风力机动态特性研究工作,对比分析了模拟陆地风力机和海上漂浮式风力机时塔架振动特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风力机动态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摘要:建立了太阳能斯特林机热交换器流阻损失方程,确定了其内工质流速和质量流率与转角的内在联系,开展了热交换器动态流阻损失数值计算,得到了回热器、加热器和冷却器动态流阻损失特性及其与热交换器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回热器、冷却器、加热器流阻功率损失比例分别为65.5% ,19%和15.5%.回热器内流阻损失随丝网目数的增加而增大,随丝网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冷却器内正、反向流阻损失峰值分别出现在转角100°和270°附近,且反向峰值更大;加热器内流阻损失曲线在横轴两侧不对称,正、反向峰值分别在转角144°和300°位置取得,且正向峰值大于反向峰值;同时在加热器和冷却器中,管径对流阻损失的影响均更显著.
摘要:将带式压滤机工作时所受的污泥载荷等效为外力矩加载至各辊筒上,建立带式压滤机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给出稳态时滤带牵引张力和各辊筒旋转角位移以及张紧辊水平位移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引入滑移因子预测滑移现象的发生.分析研究稳态时驱动辊转速对滤带牵引张力的影响和张紧辊预载力、驱动辊转速对滑移因子的影响.建立的带式压滤机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可为带式压滤机传动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滤带滑移现象的分析可为带式压滤机传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对湘中坳陷托山煤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及矿井内巷道的小断层分析,探讨了逆冲、滑脱构造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托山矿区下石炭统测水煤系5煤层具备发育顺层构造的物质条件,属托山煤矿推覆构造潜在主滑面,矿区重力滑覆与挤压推覆并存.滑覆和推覆构造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中,具有各自的组合形态及演化历史.构造反演显示托山矿区的滑脱构造历经早期逆掩、中期逆冲、晚期反向重力滑脱转型3个不同阶段.
摘要:东部沉降区是北京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沉降区之一.该区域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包括了CBD及其东扩区,通州新城.通过对该区域内大量地面沉降历史观测数据、地下水位历史观测数据以及近几年的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该区域内地面沉降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并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层在多层地下水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地面沉降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发展的趋势,由一个沉降中心逐渐出现多个沉降中心.2)近几年研究区的地面沉降呈现出沉降面积迅速扩大、沉降速率加快的发展趋势.3)未来5年内研究区西部地区地面沉降比较稳定,地面沉降继续向东部与南部移动.
黄河仙 , ,罗岳平 , ,殷芙蓉,易敏 , ,廖秀英,胡树林 , ,邢宏霖 ,
摘要: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1) 10年间湖南全省表征生态环境总体变好,10年来湖南省生态系统类型以森林、耕地、灌丛为主,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1.1%,30.0%,20%,湿地、城镇、草地、裸地合计仅占7.9%;2) 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及双向转换主要集中在城镇与耕地生态系统互转,城镇面积增加明显,耕地减少显著,可见人类经济活动是湖南生态系统类型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3)全省的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完整性较差,因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大绿地斑块和建设绿地廊道链接分离的绿地景观,实现城镇与周边森林、灌木、湿地等保护核心区的连接,既能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连续性,成为研究区内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以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吴川 , ,乌效鸣 , ,文国军,韩磊,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 ,
摘要:岩芯钻探过程中,钻孔延伸的顶角、方位角和孔底的泥浆压力是井眼的重要参数,而现有的测斜仪无论是在使用环境或使用精度方面均达不到深孔取芯钻探的使用要求.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测斜仪,仪器应用于绳索取芯钻进,在仪器加工完成后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及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仪器满足实际深孔取芯钻探工程的使用要求.
摘要:本文基于现场变形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华安县大坑村滑坡在人工开挖以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计算了不同开挖时步以及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并探讨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边坡前缘抗滑阻力减小,前缘部位最先产生变形,牵引中后缘坡体表面产生张拉裂缝,降雨期间雨水沿裂缝渗入坡体,岩土体容重增加,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最终诱发深层滑移破坏.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及降雨入渗是大坑村土质边坡产生深层滑移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层滑移破坏后,边坡岩土体结构松散,在暴雨作用下,再次诱发滑坡前缘浅表层松散体产生圆弧面滑移破坏.
摘要:利用CMOSOL Multiphysics软件,正演分析了3层模型近场效应下二极装置电位分布特征.采用电位AM二极观测系统,设计不同的RAM供电电极距,RBN无穷远电极距,利用WDJD-4型激电仪进行野外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表明供电电极距对2个异性点电源场影响较大,但在一定的无穷远极距范围内畸变可以矫正.现场电测深试验表明,小供电电极距RAM情况下,二极测深曲线不能正确反映电介质的电性分布.电位观测系统的无穷远极距RBN使得测深曲线偏离了正常测深曲线,甚至产生了歧义的负电阻率拐点.通过传统电场理论分析,利用不同观测装置下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推导了二极装置非无穷远条件下的校正公式.测深数据校正误差表明,在无穷远极距满足1.5RAO≤RBO≤5RAO(RAO为供电电极A距中点O的距离,RBO为供电电极B距中点O的距离)的情况下,校正误差小于5%,可利用的无穷远电极极距提高3倍,并成功应用于井下工作面实际探测中.
摘要:针对一种变形Liu混沌系统,研究其驱动与响应的单向耦合同步控制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研究该变形Liu混沌系统稳定性,提出系统的单向耦合控制系数建构方法,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研究该系统的驱动、响应系统的误差系统同步控制问题,数值结果显示有效实现该系统的同步控制目标;设计出同步控制电路原理,并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同步控制验证;数值分析和电路仿真软件实验结果一致,相互验证其正确性与有效性.
摘要: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集的规模可能会随着软件的维护和修改而飞速地增长,使得回归测试费用大幅度增加.为降低回归测试成本,需对回归测试用例集进行约简.现有的测试用例集约简方法不仅缩小了测试用例集的规模,同时也可能削弱了错误检测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约简方法,该方法在约简回归测试用例集的时候综合考虑测试用例的测试覆盖度、测试运行代价和错误检测能力3个因素.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有效约简回归测试用例集的同时能保证约简后的测试用例集的错误检测能力.
周尽晖 , ,金玲,丁玲 , ,彭泽泽,刘茂兰,韩秀金,赵庆祝,贾旭升,黄泽波
摘要: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和表面修饰剂,采用微波法和水热法2种加热方法,探索了水溶性荧光纳米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的制备;探讨了碳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葡萄糖摩尔比和pH值对碳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2.5 min、摩尔比n(PEG-200) : n(葡萄糖) = 6∶1、反应温度为180 ℃,pH=9为微波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优条件,并在此优化条件下,对微波法和水热法制备的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显示,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性能略优于微波法,这2种方法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均能用于荧光标记领域.
摘要:对采用“EBT→LF→VD”工艺路线生产50Cr5MoV锻钢轧辊炼钢过程全氧和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液中ω(T[O])平均为47×10-6,VD出站为14×10-6,中间包为15.5×10-6,铸坯为18×10-6.LF精炼初期,钢中夹杂物主要是不规则的Al2O3夹杂,96.75%的夹杂物尺寸小于10 μm.LF精炼后,大量夹杂物为CaO-Al2O3-SiO为主要成分的0~10 μm复合氧化物夹杂.钢水向中间包转移过程中保护性浇注不理想,二次氧化严重导致钢水夹杂逐渐增多,主要为球形mCaO·nAl2O3的复合夹杂物.铸坯中99.81%的夹杂物尺寸小于10 μm,其中大部分为球形钙铝酸盐夹杂,还有少量球状硅铝酸钙复合夹杂.全过程的工艺优化是控制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 的合理途径, 可确保实现50Cr5MoV合金铸钢的冶炼.
摘要:本文根据交易效率损失与地理距离成正比这一假设,建立关于棉花产地、纺织服装加工地和最大服装需求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最优选址位置由棉花交易效率、纺织服装交易效率和需求市场人口比例共同决定.根据这一结果,再对近10年年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地区纺织服装加工业的比重与当地需求市场和交通密度密切相关.这对通过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环境、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市场,以及实现我国纺织服装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发展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一类含梯度项的奇异抛物方程在文中得到了讨论.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通过抛物正则化方法及上下解方法, 作者获得该类方程的非负古典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