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极近距离薄煤层下分层巷道的合理错距

      2025, 40(2):1-9.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极近距离薄煤层巷道在集中应力的影响下回采巷道难以布置的问题,以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小河嘴煤矿1216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现有的极限平衡理论,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河嘴煤矿工作面下分层巷道合理错距的选取方法.通过极限平衡理论以及相关计算初步确定工作面的外错式错距,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巷道的应力分布特征并对错距进行修正,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确定最终的合理错距.结果表明:随着错距的增加,下分层巷道受到的集中应力逐渐减小,达到合理错距之后,集中应力降至最低,继续增加错距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很小;在合理错距下进行采掘可以有效避免集中应力并能控制围岩变形.所得结果可为南方极近距离薄煤层的开采提供参考.

    • 煤矸石重金属元素迁移的无人机光谱技术

      2025, 40(2):10-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的煤矸石污染治理方法需通过间隔采样和室内化验元素含量后制作插值图进行评价,存在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且时效性差等问题,采用填土加种植植被的修复方法并引入光谱技术对典型研究区进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研究.采集13个点位的土壤样品和19个点位的沙蒿样品,化验8种重金属的含量作为标签数据,经过光谱变换、光谱参量计算、波段组合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和精度评价等过程,建立每一种元素的计算模型,实现亚米级元素含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土壤中每种元素的分布、范围和程度均差异较大;土壤中铬元素、镍元素和铅元素存在富集现象,相关系数超过0.70;镍元素和镉元素存在较明显地从土壤向植被迁移的现象.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数值模拟的大跨悬挑屋盖风荷载气动优化

      2025, 40(2):18-2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降低大跨悬挑屋盖风效应,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寻求表面风荷载气动优化措施.研究3种不同孔参数的“吹-吸”式气动优化装置,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建立包括未优化在内的4个大跨悬挑屋盖数值模拟模型,获得不同工况下的风压分布情况.对气动装置进行改进,分析不同形状的优化装置对屋盖风荷载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比评估得到最优气动措施.结果表明:对于悬挑屋盖,平均风压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来流前缘处;通过设置最佳气动参数,可以有效降低迎风前缘的风压系数,减缓气流对大跨屋盖的猛烈冲击;结构的优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通气管的几何形状有关,具有八边形优化装置的屋盖前缘的抗风性能远优于其他形状截面,气流分离点的抬高使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降低20.9%.

    • 硅酸盐水泥-矿渣的抗干燥收缩开裂能力

      2025, 40(2):28-35.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价硅酸盐水泥-矿渣的抗干燥收缩开裂能力,应用环形试验和自由收缩试验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环形试样在约束条件下的应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环形试样的截面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环形试样的尺寸对截面应力的影响.应用环形试验测试硅酸盐水泥-矿渣的干燥收缩应变和开裂时间,同时测试硅酸盐水泥-矿渣的干燥自由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并以此对硅酸盐水泥-矿渣的抗干燥收缩开裂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形试样的厚度会影响试验的灵敏度,试样的厚度越小,灵敏度越高;水胶比较低时,矿渣掺量明显增大才能改善硅酸盐水泥-矿渣的抗干燥收缩开裂能力;水胶比不同时,矿渣掺量对自由干燥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环形试验实现了对试样干燥收缩的约束,测试时间短,能有效评价硅酸盐水泥-矿渣的抗干燥收缩开裂能力.

    • 地铁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多通风机组合优化

      2025, 40(2):36-4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长大隧道风量分配的问题,以通风机组合应用为切入点,依托青岛地铁8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隧道,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验证模型试验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得到隧道内部流场的分布特征,从速度-静压角度对比单抽与双压单抽2种风机组合工况下隧道通风系统的排烟效率与烟雾控制能力.结果表明:与单抽工况相比,双压单抽工况可以调节下游风机的压力大小和控制新鲜风流速度,降低排烟道的沿程阻力;隧道中X轴方向上的压力分布显示吊顶排烟口处存在等压线,双压单抽工况中污染气流从上游蔓延至下游所需要的压升高于单抽工况,而双压单抽工况下行车道下部的横向速度不足0.15 m/s,远低于单抽工况,说明双压单抽工况下的烟雾控制能力更强;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双压单抽工况的有效出风率比单抽工况高20个百分点,因此,双压单抽工况的排烟效率要远高于单抽工况.所得结果验证了双压单抽风机组合应用的科学性,可为现场设计提供参考.

    • 基于刚柔耦合的振动压路机试验台减振仿真分析

      2025, 40(2):43-5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振动压路机在基础压实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整车振动性能测试已成为制造过程中提高整机可靠性的必要工序之一.针对采用充气轮胎组的振动压路机整机试验台,提出一种非充气轮胎组的技术改进方案,并建立非充气轮胎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结果表明:与充气压力为0.2 MPa的橡胶轮胎相比,非充气轮胎的径向刚度更小;在高幅和低幅2种工况下,非充气轮胎能够显著提升试验台的减振性能,并能避免橡胶轮胎充气压力不一致导致的减振性能下降的问题.所得结果可为振动压路机试验台的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低温差液冷方案

      2025, 40(2):52-5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控制磷酸铁锂电池包内的温度场,提高其安全性、寿命及功率性能,设计了一款适合工程化应用的新型液冷电池包,该电池包在设计工况下的峰值温度小于45 ℃,最大温差小于5 ℃.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热仿真确定设计方案的峰值温度满足要求,同时发现模组两端的电芯散热过强是导致电池包内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多种改进方案,综合考虑温度场和结构的优劣性选择最佳改进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导致电池包产生温差的原因及有利于降低温差的热管理方案,为进一步研究高性能液冷电池包提供新的思路.

    • 基于指针网络的双输入代码补全

      2025, 40(2):59-70.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的代码补全方法依赖于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不能完全捕获源代码上下文的语法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导致代码补全的准确率较低.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指针网络的双输入代码补全方法(DualInput Code Completion Based on Pointer Network, DIBPN).DIBPN将源代码的AST序列和Token(标识符)序列共同作为模型输入,再通过指针混合网络预测下一个Token,同时采用深度学习对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表征,最后,对DIBPN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3种基准模型相比,DIBPN具有更优的试验结果.因此,DIBPN能提高代码补全的准确率,进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 基于WebGIS的三维场景与无人机视频流的融合方法

      2025, 40(2):71-79.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智慧城市应用中的视频融合方向存在融合环境及使用平台的可重复性不高、融合方法及结果缺乏足够精度的地理信息支撑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Cesium的三维地球引擎框架,利用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DOM)将视频实时影像与实景三维模型融合的新方案.首先采用无人机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数据生成高精度地理空间信息数据(DOM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等),然后基于Cesium框架在浏览器中构建实景三维场景,最后根据DOM所包含的位置信息,使其与无人机视频影像进行匹配定位,基于定位结果将视频嵌入三维场景中实现深度融合.通过试验,对比其他融合方法的视频定位精度和融合效果,验证视频与三维模型的融合精度的优势.

    • 基于VMDIDBOTABiLSTM的煤气化炉剩余寿命预测

      2025, 40(2):80-9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人工经验的煤气化炉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存在精度不足、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改进蜣螂算法-三重注意力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Triplet Attenti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VMDIDBOTABiLSTM)的煤气化炉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利用VMD充分挖掘数据中的隐藏时序特征,通过结合人工蜂群算法与动态权重系数对IDBO算法进行全局策略的超参数优化,采用三重注意力机制的TABiLSTM学习复杂的时间依赖关系.以机械结构寿命损失分数为准则,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工况的条件下,VMDIDBOTABiLSTM模型对3台煤气化炉的剩余寿命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分别为93.88%, 91.75%, 96.72%,显示出模型在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方面的显著优势.

    • Zn元素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 40(2):92-9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控压铸铝合金(A380)中Zn的含量,研究Zn含量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5%, 19.5%, 21.5%.通过对室温下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的分析,发现超过屈服点后,真实应力显著大于名义应力,这是由于计算时进行了材料体积守恒的假设.采用应变硬化率来表征材料的均匀塑性变形能力.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有所提升,其中,试样的抗拉强度从压铸铝合金(A380)的240 MPa提升至AlZnSiCu合金的320 MPa,提升幅度为33%.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可知:Zn元素主要固溶于Al基体中,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 固溶温度对7B52铝合金组织及动态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 40(2):99-105.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与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等手段,研究不同固溶温度对7B52叠层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动态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晶粒不断长大,再结晶分数提高,第二相粒子明显回溶.当温度超过490 ℃时,合金发生过烧,力学性能降低;在470 ℃固溶2 h的条件下,叠层铝合金中7A62层与7A52层的析出相尺寸均有所减小,所占体积分数均有提高.在析出强化作用的影响下,2层合金的硬度均达到最大值,其中7A62层达到228 HV,7A52层达到168 HV.由于7A62层铝合金中Mg, Zn含量更高,时效后基体析出更细小弥散的η′相,7A62层铝合金的硬度高于7A52层.此外,在2种应变率的条件下,经470 ℃固溶处理的7B52叠层铝合金均具有最好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在应变率为5 500 s-1时,7B52叠层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最大应力分别为611和626 MPa.

    • 深海来源芽孢杆菌对结晶紫的吸附

      2025, 40(2):106-116.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深海环境样品中分离了1株可高效吸附结晶紫的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LM-44,分别使用硅胶与大孔树脂对其进行固定,并探究其最佳吸附条件与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游离菌株、硅胶固定化微生物和大孔树脂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佳吸附剂质量浓度分别为1.187, 6, 10 g/L,最佳pH值均为9.0,最适温度为30 ℃,吸附时间分别为10, 30, 120 min,对100 mg/L结晶紫的去除率分别为78%, 98%, 84%.Bacillus megaterium LM-44在高盐和碱性环境中表现出稳定、高效的吸附性能.动力学与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游离微生物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最大吸附容量为147 mg/L,而固定化微生物则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 UV/ClO2与UV/Cl2高级氧化降解水中的卡马西平

      2025, 40(2):117-124.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UV/ClO2和UV/Cl2这2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卡马西平(CBZ)的效果与作用机理,深入探讨氧化剂投加量、溶液pH值和共存离子(Cl-离子和HCO3-离子)等因素对CBZ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剂投加量从30 μmol/L增加到80 μmol/L,CBZ的降解效率可分别提高27.3%和51.5%,达到81.6%和62.9%;较低的pH值(pH=6)有利于UV/Cl2降解CBZ,而UV/ClO2降解CBZ受pH值的影响较小;共存HCO3-离子对2种体系降解CBZ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共存Cl-离子仅对UV/ClO2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级氧化的关键是自由基氧化,文章探讨2种体系降解CBZ时各种自由基的降解贡献率.结果表明:2种体系下降解CBZ贡献率最高的都是氯自由基(RCS),其次是UV/Cl2体系中的·OH,UV的贡献率最低;而UV/ClO2体系中·OH的贡献率最低.最后,对这2种体系下CBZ的降解产物与降解路径进行分析.

当期目录 Current Issue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